牛场介绍

上世纪70 年代末的中越自卫反击战后,给难民的拨款建起了牛场,成就了李玉奇的岳父半辈子养牛的传奇。传承岳父对奶牛的感情,从广州地铁管理到牛场,李玉奇经历着不同的人生,却样样精彩。从99 头牛到1160 头牛,从散户养牛到小区股份制养牛,从无名的养牛新手到广东奶协副会长……从地铁里跑出来,“半路”养牛的每一步成长无不浸透李场长的心血。
  • 职工:26人
  • 存栏:650多头
  • 泌乳牛:210头
  • 乳脂肪:3.3-3.5%
  • 乳蛋白:3.0-3.10%
  • 单产:4吨
  • 细菌数:7-8万

牛场人物

李玉奇 场长
牛龄10            生肖虎         

爱好看书
在牛场最喜欢做的事在牛场到处转转看看,和技术员沟通,帮助他们解决问题。
最大的心愿在全体人员的努力下,将自己的牛场经营好。同时,担起副会长的责任,协助广东省提高奶牛养殖水平。

1 2

牛场风采

技术指标

挤奶机广州万日 风扇天津上一机电 冻精 广东公牛站 光明荷斯坦 北京奶牛中心

燕都果牧

推荐内容

绿树环绕的牛场

地势独特

挤奶厅

牛场

风光图片

李玉奇 场长

荷斯坦老豆在牛场青...

天然形成的青贮窖

牛舍

幸福的采食

悠然自得的生活

燕都果牧

李玉奇场长谈养牛

        我是学铁道运输管理出身,最早在广州铁路局,后来调到广州市地铁总公司,是第一任站务经理,管所有地铁车站。2000 年,岳父动员我出来养牛,因为他爱好养牛,同时希望我能出来做一番事业。
        2000年初,我开始在岳父的牛场旁边养牛。第一批买了99头,然后又买了几十头,加起来160头左右。后来那里不适合发展大规模奶牛养殖,我重新到从化选址,扩大牛场。2004 年5 月开始迁场,当时有300 多头牛。
        我从来没有养过牛,资金是贷款的。我聘请在牛场工作过的有经验的场长、兽医等技术人员来管理。养了这么长时间的牛,觉得比原来的事业辛苦很多,操心很多,总怕有什么疫情,又怕牛奶出问题,压力很大,很辛苦。
        我是从农村出来的,现在重新回到农村养奶牛,觉得奶业在整个农业来说还是中上行业。我们养牛一直比较稳定,没有遭到毁灭性的打击。在全国来说南方的奶价也比较高,有利润空间。从整体市场发展情况来看,南方巴氏奶、鲜奶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况。对于我养牛来说,这些都是动力。

        1979年,中国对越自卫反击战开始后,很多越南难民来到广东省。联合国十字会给广东省难民办捐了一笔钱。为了支持难民,广东省难民办和广东省侨务办公室联合用这笔钱建了一个奶牛场,该项目当年就是由李玉奇场长的岳父负责,他不惜放弃国家正科级干部的身份,来到牛场担任场长兼书记,一直到退休,所以李场长传承了岳父对养牛的感情。岳父退休之后,李场长就从广州地铁总公司出来养牛。

竭尽所能扩大牛场规模 股份制稳妥发展

        牛场开始养了160头牛,李场长发现牛少产奶少,乳品厂不重视,如果想被重视,起码每天出产5吨奶。当时资金非常有限,但为了5吨的目标,为了牛场更好的发展,李场长把自己的牛卖掉,拿这些钱建一个大牛场,成立小区,让很多养殖户都能在这里饲养奶牛。
为了稳妥起见,建场之前李场长跟很多养殖户沟通小区奶价等问题。李场长把自己的牛卖给了第一批进小区的6户奶户,奶农只需给一半的现钱,剩下的一半从贷款里慢慢扣,这样奶农用一半的资金养了很多牛,而李场长也解决了资金不够,建起牛场又买不起牛,买得起牛又建不起牛场的问题。
        就这样,李场长利用自己的特长和岳父长期经营乳业的各种关系,建立起养牛小区,让懂养牛的人进来养牛。牛场不断壮大,李场长把赚来的钱又建牛舍,一年建一到两栋,最多那年建了三栋,现在牛场共有11栋牛舍。去年12月,牛场总存栏1160头,是广东省十大牛场之一。
        三聚氰胺事件后,乳品厂更加重视奶源。燕都果牧生态示范园比北方很多地方都先进,但乳品厂还是不满意。因为11户奶农自己买药、饲料,自己养牛,小区只负责统一挤奶和销售奶,统一防疫。乳品厂坚决要求小区按股份制将11份牛合并成一份。合并后,现在小区有3户600多头牛。这三户也很大方,没有算细账,成母牛9500元一头,青年牛6500元一头,小牛3000元一头,刚出生的1000元一头,让奶农自己报,报出来一算就是折合的牛价,大家就这样把股制合起来了。像切草机等设备都打折,今年9折,去年8折,一折价就能算清,这样容易清点财产。大家没有意见,签定了合并协议,发展到现在。

注重牛场管理和员工福利

         李场长虽然是“半路”养牛,但是非常注重管理和牛场员工的福利。
         牛场实行利益机制。李场长认为老板一定要大方,所以给骨干人员工资很高,这样能稳住大家,也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。另外,效益好的就多得,利益共担。除了基本工资,到年终还会发奖金,所以牛场职工的工作自觉性都很好。
         牛场现在共有职工26人,大部分都是全家人在这里。小孩就在附近村子里上小学,大一点就去镇上的中学。职工吃饭都在场里吃,开始有食堂,但是因为来自湖南、广西、贵州、四川等全国各地,增加工资之后他们自己做饭。每个房间都配齐生活用品,都可以烧煤气。房间里还装了卫星电视,可以收几十个卫星频道。平时,牛场还组织一起去爬山。最初通过大牛场的关系招到这些职工,再通过他们说服亲戚朋友和老乡,把人才吸引过来。
         除了比别的牛场平均工资高之外,牛场还主张做事情公道。李场长以前在国家单位除了做行政之外还负责党务和工会等,所以养成了良好的习惯。他一向尊重员工,讲话也会考虑员工的感受,不会伤害他们,所以员工都愿意留下来,而且有什么事都愿意跟他沟通。李场长的手机号码也是公开的,如有问题大家可以随时和他沟通。

养牛困难多多 李场长对策多多

        李场长的养牛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,也遇到很多困难。首先是资金问题。如果有资金,牛场三个月超过1000头,效益就会很好。李场长明知道再进牛,养好了,就有钱赚了,但就是没有足够的资金。因为牛场租的地没有房产证,没有抵押物,所以很难贷款,这是最大的问题。
        其次是污水处理问题。李场长去全国各地考察了很多牛场但到目前还没有一个办法很成功。投入少、费用低、效果又好的牛场污水处理模式一直没有找到,而在小区建污水处理设施,起码要投入200万。政府到现在为止还没有补贴,因为牛场只是从化市农业龙头企业,县级农业龙头企业。而广州市一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才能贷款、政府贴息,所以这方面比较困难。
        第三,南方养牛产量低,没有一套规范的饲养体系。李场长去年底成为广东省奶协副会长后,提出召集广东省养牛比较好的牛场专家,编一本适合南方高温高湿情况下高产量的饲养方式的书,从牧场设计、选种、饲养等各个方面都能起指导作用。虽然没有立项,但是他一直希望能有这方面的指导用书。
        三聚氰胺事件后,小区规模明显变小,但是李场长没有放弃,他将继续扩大牛群,回到养牛大户队列里。
他现在计划采取三种方法改进。上策就是找志同道合的人投资,搭建好小区平台,不在乎赚钱多少,关键把事业做大,尤其现在身为广东奶协副会长,他觉得如果只养600多头牛,不太相称。中策就是招牛,有愿意合并的就招过来,虽然有点儿风险,但是如果把好质量关,也是个不错的办法。另外,作为称霸县一级的农业龙头企业,李场长现在正在争取,希望能得到政府贷款贴息。
        预计今年底,小区能达到800头以上。现在牛场不但保证盈利,还引进了在南方适应性较强的娟姗牛100头。


Powered by OSPod-CMS 企业建站产品 3.2.6
CMS excute cost is 1035 msec ,template set is 荷斯坦, template is cattle_story_more